冯友兰,字芝生,河南南阳唐河人,着名哲学家,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,历任中州大学(现在的河南大学)、广东大学、燕京大学教授、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,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,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,被誉为“现代新儒家”
人物介绍
冯友兰(1895年~1990年),字芝生,河南唐河县人。中国当代着名哲学家,教育家。《中国哲学简史》享誉全国,《人生的境界》被编入中学教材。
??
冯友兰学者的彩照
[1]
?
《人生的境界》
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:自然境界、功利境界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。
“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,自然境界、功利境界的人,是人现在就是的人;道德境界、天地境界的人,是人应该成为的人。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,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。自然境界最低,往上是功利境界,再往上是道德境界,最后是天地境界。它们之所以如此,是由于自然境界,几乎不需要觉解;功利境界、道德境界,需要较多的觉解;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。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,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。”
——《人生的境界》
?